此次個展包含了陳擎耀的數個創作面向,如在《親愛的領導》系列的肖像畫中,藝術家置入自己的面容,從中產生偉人威權的崩解,以此消解政治人物的崇拜意識;而《美少女軍團》系列作品中,則是反映出新世代的文化思想與行為,藉著女高中生的純淨與女子團體的絕對服從,最終成為搶攻人心淨土的必要之惡。陳擎耀的作品內質經由某種調侃的孔隙,投射出有關台灣過去政治與歷史,以及亞洲區域內的文化洗禮與對抗,而將觀者推入會心一笑的戲謔氛圍之中。

DSC_5590.JPG

文章標籤

C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近年來,楊茂林的創作脈絡逐漸脫離了關於國族議題、社會體制與相關多元文化的異質結合等,並從雕塑的激盪回到繪畫的反芻,可見其創作軸心落在自我的挖掘中且沈澱著,此展一方面是藉由不同深海魚類的習性,楊茂林透過鮮明的色彩與狂放的造型,以此詮釋出藝術家的人格特質以外;而另一方面,也是藉由個人繪畫語彙的展現下,再次揮別了那些向政治、歷史與文化衝撞的年代。

DSC_5457.JPG

文章標籤

C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2017年在筆墨夏一夫的辭世週年紀念展中,赤粒藝術於當時是著重在夏一夫的創作風格與表現形式,以回顧藝術家此生不凡的藝術造詣;而在2019年的【秋毫與泰山】並不純粹作為一種個人創作史的匯集,展覽內容以小品與長軸為多,無關乎於作品尺幅大小,藉由展名適切地回應了夏一夫的作品,那藉由以秋毫之間的碎筆焦墨,來推砌出山水世界中的宏觀視野,夏一夫的一筆一觸,皆細膩地引領觀者沁入於畫面當中。

IMG_1696.JPG

文章標籤

C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【祂方】展覽內的系列作品,藝術家主要以廢棄電腦主機板與其他IC零件為創作媒材,而其表現維度卻橫越了現成物、攝影、影像與裝置等,作品展陳的多元性似乎符合當今資訊時代的沸騰、過載與爆炸後的多種樣貌。

IMG_1657.JPG

文章標籤

C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     1950年代,由西方心理分析學者愛瑞克森(Erik Erikson, 1902-1994)以人類心理分析與社會發展理論的發展基礎之上,建構出所謂「認同危機」(Identity Crisis)的情境理論,藉以分析出人類自我認知的發展過程,而在現象觀察的結果中,愛瑞克森發現人類於各個發展階段中,是從各別不同的角色認同間切換,進行著關於「選擇」的取捨學習,意味著人類是在接受與放棄的兩個往返端點,來進行自我認知的統合與調整。因此,若要塑造出一個完整的認知設定,是需要一段持續性的累加過程,而隨著生命經驗的累積,人們同時面臨不同階段的認知危機,與隨之而來的生活變異,人類自我認知的養成充斥了掙扎與抉擇的往返過程。

02-01-01-01-01.png

文章標籤

C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時逢北美館整修,使得此屆台北美術獎移師至台北當代藝術館舉行,而鑑於台北當代藝術館自身特殊的歷史背景,其中的展陳空間保有著強烈的區隔性,讓作品之間有著各自表述的獨立空間而不相互干擾,這與過去幾年參觀北美獎的經驗實在大不相同,但也間接挑戰著藝術家如何處理作品與空間之間的問題。

文章標籤

C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當代藝術的沸騰氛圍中,於美術館、商業畫廊與藝博會的場合裡,都不難見到裝置、錄像、觀念藝術的藝術家與其作品,但如何該觀看這些當代藝術,又該如何深入研究?相對於那些早已無法負荷的傳統藝術史學方法,開闢新的學術理路與研究視野,則是當今策展人與學界不可迴避的議題。而如今,科技藝術隨著軟硬體的技術開發與突破,超越既有物質(Material)的媒材使用,一方面間接開闢了一個新媒介的產生而非媒材,另一方面則是科技藝術的創作無法像紙筆那般的信手捻來,而提高藝術家在該創作領域的技術門檻,無疑增加了科技藝術與一般觀者的距離感與神秘性。

文章標籤

C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在傳統水墨的山水題材中,時常體現出一種古人對於自然環境的觀看情境與內心狀態,而在優美的山川景緻內,暗埋著個人獨特的精神理想及感懷寄託,「山水畫」無疑成為自然風景與人文情懷的共生結晶。至今,山水題材於高度工業及消費性的當代社會中,那巨碑式的山景佐上浮動的煙嵐霧氣,往往成為大眾遙不可及的想像,但白雨的作品擘劃出新的山水思考,建構出那光年之外的「宇宙山水」,嘗試在離開地球表面之後,實踐山水於當代視域中的可能性。

文章標籤

C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當代水墨展覽常常都會賦予一個很有韻味的展名,大多用來呼應一下傳統與當代之間的前世今生,但〈牡丹如何作為一位蕩婦〉,似乎已經背離了這種規規矩矩的常規,展名立馬讓我衍生出很強的問題意識,就是牡丹怎麼了嗎?因此,我帶著又疑惑又忐忑的心情走進這六十坪的展場中,一下子作品裏頭的視覺能量.給足我了像是核武試射的震撼力,雖說是試射,但卻一枚一枚精準地射中了水墨傳統圖像的批判、個人生命史的演變與異國文化風情等的多重目標,精準打擊了我對於閑原過往較為工筆的風格,一時間僅能在乾筆的皴擦表象中迷航著…

文章標籤

C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心理學家佛洛伊德(Sigmund Freud, 1856-1939)在夢的解析》(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)一書中,闡釋出個人對於夢境的研究理論,其中最主要發現到夢境與人們實際的年齡、性別、社會階級、教育程度與生活習慣等產生相當綿密的意識連結,就如同中國人所說的「日有所思,夜有所夢」;而另一方面,則是與個人的生命經驗有著緊密聯繫,也就是回憶,人們得以在夢境中獲得一些潛意識上的抒發。換而言之夢是直接或者間接映照著我們的現實狀態,亦成為個人意識上某程度上的欲望滿足。因此,夢境對於人類而言,是具有著一體兩面的疏導作用,其一是反映現實狀態,其二便是反向關照出自身所期待。雖然其中不完全帶有真實性,但確實在反映出個人私密性的淺意識深處,對應著自己目前的生活狀態或者是心之所向,皆成為夢境組構的關鍵題材及元素。

文章標籤

C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«12 3